面朝太平洋,背靠中國大陸,香港作為連接內地與海外的中轉站,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中西融合的文化背景以及優越的稅收政策,為藝術市場的發展提供滋養。
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大國際拍行分別于1973年和1986年在香港舉槌,亞洲戰場業務屢創新高;巴塞爾集團2013年收購香港當地的藝術展 ART HK,如今的香港巴塞爾造就了全城聯動的藝術場域;自歐美藍籌畫廊的入駐,更確立了香港不可撼動的重鎮地位。而今,深入亞洲市場的“東進運動”是否仍在繼續?
3月,藝術的主場再次回到這里,藝博會、畫廊、美術館、拍賣行等共同造勢:來自全球的藏家、藝術家和藝術愛好者,在主場香港巴塞爾、Art Central擦肩而過,在M+博物館及大館等熱門打卡地不期而遇。一波又一波藝術浪潮涌起,輻射效應顯而易見。
與此同期,富藝斯遷入香港西九文化區的亞洲新總部,邦瀚斯呈現“DEBORAH BROWN:靜影無聲”藝術展,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香港第二空間推出開館群展“層疊之膚”。蘇富比亦早前公布將于2024年進駐香港中環核心地段開設創新旗艦藝廊。
為何如此看好與加碼香港?蘇富比亞洲區現代藝術部主管郭東杰、邦瀚斯亞洲區董事總經理胡偉爔、富藝斯拍賣行及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創始人鄭林述說了其中的關鍵。
Q&A
Q = 99 藝術網
A = 郭東杰 蘇富比亞洲區現代藝術部主管
Q:1973年蘇富比進駐香港,作為亞洲市場的“風向標”,你是如何看待蘇富比與亞洲藏家、亞洲市場的關系?
A:今年是蘇富比進駐亞洲的50周年紀念,是1973年第一家在香港成立辦公室的國際拍賣行,而這一年標志著亞洲收藏拍賣歷史的一個開始。50年來,蘇富比跟亞洲藏家、亞洲市場可以說是彼此互動,一同成長。蘇富比從最早期在香港以中國藝術品為核心舉行拍賣,到90年代末以及2000年前后開始在區內推動中國現當代藝術,以及到現在大力推廣國際的現當代藝術,使我們跟藏家以及市場產生了一種互相成長的關系。
香港蘇富比2023春拍現當代藝術拍賣精選拍品展覽現場
香港蘇富比2023春拍現當代藝術拍賣精選拍品展覽現場
蘇富比一方面向亞洲藏家和亞洲市場,致力引進各個門類的精品,在引入重要拍品的同時,亞洲藏家也提供反饋,讓我們學習到他們的收藏興趣脈絡,還有了解他們的眼光,讓我們能夠按著其方向去找尋最合適、最頂尖的拍品。這般互相支持、互相成長的關系,讓蘇富比亞洲一直走了半世紀。我們希望這50年,即今年作為一個非常好的總結,也為我們帶來下一個50年,甚至是更多的50年。
蘇富比將于2024年進駐置地遮打 (Landmark Chater) 開設創新旗艦藝廊 圖片鳴謝:Derry Ainsworth
Q:蘇富比去年創下亞洲業績新高。立足香港,對于未來有哪些新規劃和目標?
A:今年確實對于蘇富比亞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年份,因為這不單只是蘇富比亞洲50年志慶,亦標志著上海新旗艦藝廊的開張之年。明年,我們在香港也會搬進一個新的藝術空間,這對于現代藝術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隨著我們平臺的擴展,我們對于推廣國際的現代藝術就會有更大的空間。作為部門主管,我一直希望為現代藝術在香港,甚至在整個亞洲建立一個國際交易平臺。
Q&A
Q = 99 藝術網
A = 胡偉爔 邦瀚斯亞洲區董事總經理
Q:本周,香港成為藝術的主場。在您看來,相較于中國其他城市,香港作為藝術市場中心的吸引力有哪些?
A:對于中國內地來說,香港有著自由開放的優勢。香港依然維持其地理、金融、法律、藝術品進出口稅率、和物流優勢,市場環境較寬松,但同時更有規范。相對來說,內地的拍賣市場限制較多,如高稅率。外資拍賣行不能于國內拍賣古董,只能拍現當代藝術、珠寶等板塊。相反,國內的拍賣公司來香港很容易,今天注冊公司,明天就能舉行拍賣了。
香港拍賣市場之所以成功吸引海內外拍賣行紛至沓來,正是依靠自己的國際視野,高透明度營運模式、嚴格的合規標準,及開放和自由競爭的營商環境,這些條例一直都維持有效。
再者,對國際來說,香港是亞洲的中心,和紐約、倫敦鼎足而立,扮演“超級聯系人”的角色。香港對邦瀚斯于全球業務扮演重要角色,亞洲藏家占全球成交額的1/3左右?,F時,國際間的亞洲藝術品重器大部分仍于香港上拍。香港居大中華地區之中,再幅射至新加坡、印尼、日本、韓國等亞洲各地,都是我們重要客人的所在地。
香港既能把國內藏家帶到透明、具公信力的國際拍賣平臺,也方便拍賣行接觸購買力龐大的中國藏家。邦瀚斯于全球14個城市設有拍賣中心,是行業之最,網絡遍布全球,能從世界各地征集得各種藝術珍品。
“DEBORAH BROWN:靜影無聲”藝術展現場
Q:放眼邦瀚斯過去幾年的全球拍賣,參與競投的亞洲客戶數目增長強勁。隨著全面放開,邦瀚斯將如何從香港出發吸引更多亞洲藏家?對之后亞洲市場的拓展有哪些新想法或主張?
A:我們的亞洲客戶的實力,早已見于全球,占全球總成交金額近1/3。同時,2022年的十大成交拍品當中,大部分都由亞洲藏家投得,而剛于本周結束的紐約亞洲藝術周,各場次的最高成交拍品亦均由亞洲藏家投得。我們近年在亞洲的人才招攬,就是為即將啟動的拓展計劃而鋪路。
展望2023年,作為亞洲總部的香港,業務增長自然是首要之務。亞洲市場還有不少開拓空間,不管是傳統藝術、當代藝術、乃至奢侈品來說,隨著中國經濟復蘇都能有很好的提升。
曾梵志 《面具 2000 第三號》 油彩 畫布 2000年作 180 x 150 cm 估價: 18,000,000-28,000,000 港元
張子飄《百合 03》 2020年作 油彩 畫布 190 x 230 cm 估價:300,000 - 500,000 港元
邦瀚斯亞太區的幾個重點將會放在:
1、持續新穎策展,吸納更多新藏家人群。例如,香港5月現當代春拍,將會帶來一系列優質中國當代作品,如曾梵志、張子飄、丁乙等;
2、近距離將全球優質拍品帶入亞太主要區域,加強與藏家群的溝通。去年疫情很嚴重的時候,進去一趟內地很不容易,但我們依然把一些高額拍品帶了進去。此外還有臺灣和新加坡的預展,也同時在推動;
3、加強邦瀚斯在亞太區的市場宣傳,讓更多人了解邦瀚斯全球的業績。比如,邦瀚斯引領了藤田嗣治、黃馬鼎(Martin Wong)、Kenny Scharf世界第一的拍賣紀錄;香港鐘表部2022年春拍創造了卡地亞神秘鐘“Model A”的拍賣紀錄等;
4、進一步招賢納士,提升亞太區團隊與其招商能力。
Q&A
Q = 99 藝術網
A = 富藝斯拍賣行
Q:在進入亞洲市場的八年時間,富藝斯在拍賣成交、藏家及客戶上,有哪些收獲與成績?
A:過去幾年間富藝斯在亞洲市場成果豐碩,持續見證增長,成為亞洲拍賣市場一股不可忽視的新力量。
2016年富藝斯首次舉行“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香港拍賣,打破門類藩籬,將設計門類和現當代藝術同場呈現,顛覆傳統模式,其后2019年起,設計門類連續多季100%成交。
2017年,喬治·康多的作品《藍裙女子》以逾1200萬港元成交,刷新藝術家當時在亞洲拍場的紀錄,從此成為備受亞洲藏家追捧的藍籌藝術家。
自2020年起,富藝斯在亞洲區業務大幅增長,已經連續三年貢獻全球拍賣總成交額約35%。
而2021年富藝斯在香港春拍連續創下兩場“白手套”、100%成交的“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專場,也在當時成為拍賣界話題。當季的領銜拍品為奈良美智作品《行蹤不明》,以逾1.23億港元成交,創下藝術家歷來第二高拍賣成交,并保持至今。
2022年秋拍,德國藝術巨匠格哈特·里希特杰作《抽象畫 (774-1)》以逾8937萬港元成交,為同期香港所有拍賣中最高價成交拍品。
除了這些藝術巨匠的作品,富藝斯向來以新晉藝術家市場風向標自豪,歷年來在亞洲創下無數備受追捧的藝術家之拍賣紀錄,包含露西·布爾、艾米莉·梅·史密斯、洛伊·霍洛韋爾、六角彩子、王俊杰及鹽田千春等。
從2015年至2022年,富藝斯亞洲的活躍客戶數量增長超過600%,而亞洲客戶在全球拍賣貢獻的業務交易額則是在七年間增長逾650%。
2023年3月18日,富藝斯位于香港西九文化區的亞洲新總部開幕儀式。從左至右:富藝斯全球主席夏恩·韋斯法爾;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總裁馮程淑儀;富藝斯行政主席愛德華·杜爾曼;香港特別行政區文化體育及旅游局局長楊潤雄;富藝斯行政總裁史提芬·布魯克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副總裁顏金施;富藝斯亞洲區主席陳遵文
2023年3月18日,富藝斯位于香港西九文化區的亞洲新總部舉辦記者招待會和導覽
Q:位于西九龍的亞洲總部是富藝斯繼倫敦、紐約后的多功能空間大型投資項目,如此看好與加碼香港藝術市場原因有哪些?
A:我們這次選址西九文化區這一全球規模最大的文化項目之一,以M+視覺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和戲曲中心等全新文化地標為鄰,位處文化藝術核心地帶的定位亦不言而喻。
富藝斯已成為香港首家擁有專門打造之永久展覽空間及拍賣廳的國際拍賣行。我們將改變一年兩季的傳統拍賣模式,于全年舉辦展覽、拍賣及藝文活動。
新總部也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優勢,與大灣區交通樞紐——西九龍高鐵站相連,內地藏家可以搭乘高鐵直抵新總部,而海外藏家亦可通過機場快線直達臨近的九龍站。兼具濃厚的人文藝術氛圍與便捷的交通優勢,我們相信富藝斯的新總部必將成為全球藏家到訪香港的首選目的地之一。
富藝斯位于香港西九文化區的亞洲新總部
香港作為亞洲的金融和文化中心,東西文化在此匯聚。同時,香港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連接中國內地與世界,香港作為全球藝術品交易在亞洲的中心由來已久,即使當前有其他亞洲城市參與競爭,香港仍然是世界級畫廊、拍賣行及藝博會聚集的重鎮。香港的稅制、運輸、作為中國對外的門戶等等各種優勢仍然存在。同時,香港亦是全球金融重鎮,有許多資金流動。香港本地藏家的收藏歷史亦逾百年,收藏文化非常興盛,加上近期世界級的M+視覺文化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的開放,也進一步渲染了香港的人文氣氛。
奈良美智 《尋找寶藏》
富藝斯亞洲新總部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香港春拍預展
富藝斯亞洲新總部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香港春拍預展
Q:對香港藝術市場的未來有哪些期許?對之后亞洲市場的拓展有哪些新策略?
A:新總部開幕后,我們繼續扎根香港、立足亞洲,在一年四季舉辦香港拍賣之余,也會舉辦更多藝文活動和非營利性質的展覽,更好地服務藏家群體,也希望收藏和藝術可以成為更多人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新總部開幕短短四天之內,已經吸引將近三千人到訪,而從這次香港藝術周空前的盛況來看,我們相信這里的藝術市場將會更加蓬勃發展。
四月份我們預計推出聚焦女性藝術家的展覽,呈現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和鹽田千春的作品;五月份則是鐘表和珠寶門類在新總部的首次拍賣,同時也將帶來一場結合鐘表、藝術、設計和攝影等的跨門類拍賣;六月份將呈現美國藝術家布雷特·克勞福德(Brett Crawford)在亞洲的首場個展;八月將與香港本地藏家展開合作,舉辦非盈利的展覽;全年日程緊密,各種展覽及活動已經安排到11月。
而除了在香港的亞洲區總部以外,我們也會持續于亞洲不同區域及城市舉行拍賣預展和快閃展覽,比如在上海、首爾、曼谷和新加坡等地,自四月份起已有不同展覽和活動的規劃。
Q&A
Q = 99 藝術網
A = 鄭林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創始人
Q:近日,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宣布成立香港第二空間,也是繼北京之后在一個城市同時有兩個空間,如此看好與加碼香港藝術市場原因有哪些?
A:2020年唐人在黃竹坑開辟了第二空間,用于唐人藝術基金會的收藏。去年10月第二空間入駐Landmark South,這里交通便利,距離黃竹坑港鐵站僅3分鐘步程,同樓的香港藝術發展局永久辦公室是未來香港藝術文化的管理機構,各方條件十分優越。
黃竹坑 Landmark South 外景
第二空間實則是唐人在香港的總部,空間占地870平米,近500平米是展廳,另外380平米是辦公室和會議室。為了便于展覽,我們對展廳進行了升級與改造。鑒于諸多事務性工作,包括與藝術家的合作、財務系統等,由此我們也在總部完善了辦公條件。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香港黃竹坑空間 群展“層疊之膚”現場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香港黃竹坑空間 群展“層疊之膚”現場
Q:唐人在亞洲共有7個空間,相較于其他城市如首爾,香港的藝術市場生態有哪些獨特之處?
A:多年來,香港一直是亞洲和中國當代藝術的中心點,國際拍賣行和藍籌畫廊的進駐,使香港成長為亞洲藝術品最大的交易市場,從本土輻射到亞洲,這是其他城市無法取代的。
唐人一直是走在最前線。討論比較多的首爾,藝術購買力也很強,唐人很早就關注到了,去年開放了首爾空間,位于江南區當代藝術核心地段,面積達640平米,經過兩次改造升級現在是最新最好的狀態,目前正在展出艾未未的新展。早在2017年唐人在H Queen’s開設了香港第一空間,在我看來,香港在亞洲藝術交易的地位是首爾所不能取代的。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香港 H Queen's空間 “ 吉格·克魯茲:烏托邦的向往”展覽現場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香港 H Queen's空間 “ 吉格·克魯茲:烏托邦的向往”展覽現場
Q:全面放開后,對香港藝術市場充滿信心?
A:三年疫情過去后,在香港巴塞爾期間,國內、東南亞、歐美的藏家、藝術家蜂擁而至,重新喚醒了香港對藝術的一種期待。H Queen’s的畫廊在展覽開幕首日從下午3點排隊到晚上8點,這種場面上一次出現還是在2018年香港巴塞爾期間,當時的看展人群同樣川流不息。一直以來,我都對香港藝術市場非常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