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zcjxq"></tr>
<tr id="zcjxq"></tr>

  • <noscript id="zcjxq"></noscript>

      中國專業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童雁汝南:“無相”之像

      來源:99藝術網 作者:郝科 2023-04-06

      2023年3月31日,“無相—童雁汝南個展”在蘇州博物館隆重開幕,這次展覽由復旦大學哲學院、意大利Galleria d'Arte Maggiore為展覽的協辦單位,紀云飛擔任策展人。

      “無相”展覽開幕式現場

      作為一位二十六年如一日,堅持用寫生方式和同一尺寸與風格來創作肖像作品的藝術家,童雁汝南也常用“庖丁解牛”來解釋自己的方法論,即下筆如舞刀,刀刀入骨縫。

      童雁汝南在“無相”展覽開幕式現場

      而“無相”的概念,則是從單純的肖像表象背后所延展出的、更為復雜的內涵與意義,正如蘇州博物館館長謝曉婷在展覽前言中寫到:“相比于弗朗西斯·培根,一個同樣熱衷于剖析內里的畫者,童雁汝南的畫風則顯得更為平和一些,這與他對東方哲學的經久思辨密不可分。上古的世界觀與老莊思想是他的理念來源,通過感性的主觀能動去認知、觀察、探索‘藝’與‘道’;同時,仍將具象作為落腳點,由此呈現的‘相’,看似虛無,實則具體;最終,悄然回歸畫者本心、肖像本真。”

      童雁汝南在“無相”展覽開幕式現場

      2302150 謝曉婷 布面油畫 41cm×33cm

      策展人、浙江省博物館副館長紀云飛則認為:“在童雁汝南的作品中,筆觸的運動,色彩的揮灑所形成的氣韻,總給人一種散漫中見精神的感覺。所有人物微妙的細節是用內心的意念在訴說,每一筆都飽含著生命的激情,是他與模特之間的內心情感在畫布上自由自在的凝固。他的畫面處理已超越了油畫的一些技術層面,而是蘊藏著他對于生命的獨特理解和心靈感悟。”

      “無相”展覽現場

      本次“無相”展覽在蘇州博物館本館的現代藝術廳呈現,共分四個部分。東回廊是文獻部分。展廳走廊,表現獨特的“面孔如石”部分,太湖石與肖像畫之間相互呼應,與天地相關照,與宇宙相晤談,反觀自我。

      第一、第二展廳為“Face to Face 在蘇州”部分,藝術家Face to Face直面的寫生方式進行創作。藝術家在蘇州開展了為期2個多月的駐地創作,參與的模特有蘇州政企精英、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博物館美術館館長、策展人、收藏家、企業家、律師等。

      “無相”展覽現場

      第三展廳“無相”部分,為展覽核心。“無相”部分,精選了藝術家近26年來(1997-2023年)的285件經典之作,是跨越時間與空間的勞作痕跡結晶。當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人物形象在一個廳集中展出,肖像畫已經不僅有“肖像畫”原本的意義,意義更在消解每個生命個體執著,超越形象身份和認知。

      “無相”展覽現場

      最后,本次展覽將是童雁汝南近年繼意大利威尼斯奎里斯坦帕利亞基金會博物館、德國哈根國立歐斯特豪斯美術館、中國廣東美術館、圣馬力諾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Face to Face系列個展”之后又一次重要個展,本次展覽包含藝術家26年創作的200余件作品,是跨越時間空間的勞作痕跡,也是藝術家26年的創作結晶。用26年的勞作,去回應當代藝術輕佻的觀念轉換;用不變的創作形式,去解構橫向膨脹多變的物化世界。

      “無相”展覽現場

      99藝術網也特別對童雁汝南先生進行了專訪。

      Q&A
      Q=99藝術網
      A=童雁汝南

      Q:在數字影像技術和新的藝術媒介日益發達的今天,你如何看待繪畫和具象繪畫存在意義?

      A:當繪畫失去了實用功能以后,若沒有一個內在的生命力,自身的活力就日趨弱化,只剩一個形體的外殼,淪為敘事、圖解等文學性作品的附屬。

      “無相”展覽現場

      繪畫為了走出這一困境,直接省略其寫實形態,改變形象自身,走上抽象道路。這一條新的道路雖然短期激活了繪畫,但也扼殺了繪畫藝術“具象”的特質,其發展加重了具象形象本身的危機。如何在具象的基礎上保有繪畫的活力?這引起一批仍堅持具象繪畫的藝術家的思考,期望賦予“具象”更深刻的意義。

      0610040 布面油畫 41cm×33cm  2006

      0610040 布面油畫 41cm×33cm  2006 局部

      正如德朗說過:“寫實繪畫結束了,而繪畫才剛剛開始。” “具象表現繪畫”正是這樣在寫實繪畫的廢墟上重建堅持寫真的繪畫,具象表現繪畫以一種新的觀看方式去全新呈現世界存在。當繪畫去除“記錄”的功能以視覺的方式重新“審視”世界,繪畫就成為一種“思想”,這種“思想”極盡穿越形象的能力,逼近存在世界的本真。

      0710031 布面油畫 41cm×33cm 2007

      Q:你曾提出“肖像畫的兩個向度”,能否為我們詳細闡釋下這個概念?

      A:繪畫中的肖像畫,乃是消亡和新生更加典型的類別。至今天,肖像畫的發展有兩個向度。

      第一個向度,是肖像的形象之美??傮w上歸于形象再現的范疇,在我的理解中,西方美術史上的多數作品屬于“形象”再現這一體系。凡屬于這個體系的,大多彰顯人作為宇宙中心的主體意識,注重對人類自身形象及內心情感的逼真摹寫和對于現實世界的再現,它的圖解、敘事等意圖使它成為現實世界的鏡像。

      “無相”展覽現場

      第二個向度,以形象為基礎,以“穿越形象”為途徑達到形象直觀呈現。相對再現性形象而言,它通向更為深遠的世界。同時它并不是反形象的,它要以形象為基礎,不僅依靠外部現實世界,還又包含著現實世界,并作為純粹的形象而存在。

      0710031 Oil painting 41cm×33cm 2007 局部

      這個體系里的形象承載著區別于第一個向度“理性世界”的另外的東西,即是“感覺”。感覺的體驗是感情體驗和形象直觀。這里指的是形象直觀感觸,情感,甚至由此而不期然興起的想的總體感受,或可稱為統覺。

      1003121 布面油畫 41cm×33cm 2010

      一幅有活力、有生命的肖像畫,是有畫家賦予它力量而構成的“肉身”的。每一個筆觸、每一塊顏色都代表著畫家不同的感覺,筆觸是畫家感覺激越、生命活潑的反應,每一處細微的色彩之間變化都是不同感覺的貫通。畫家把感覺注入一種物質,物質仿佛就活了,于是構成了肖像的“肉身”。

      0905070 布面油畫 41cm×33cm

      我們可把第二種向度稱為“穿越形象”,即以形象為載體,以感覺為引導的“穿越形象”,就是直觀事物真實,突破簡單的視覺感受,強調讓所有感覺共通,使形象自覺呈現,而達到渾全之境的途徑。

      1501101 布面油畫 41cm×33cm

      Q:為什你這么多年來一直堅持肖像題材的創作?

      A:西方美術史大概就是一個肖像畫的發展史。發展這么久,現在肖像畫到底還有哪些突破的可能,我選擇了這個很有挑戰的主題,借用油畫肖像來呈現中國山水精神。

      1506262 Hristione Gericke·德國波恩  布面油畫 41cm×33cm

      在肖像畫的精微、具體、準確,和山水畫的可游可居、靈動之境,在這兩極之間獲得的空間細窄的夾縫中若能生長出來的東西就會有很旺盛的生命力。被擠壓的空間越小,它的爆發力就會越大。我是在豐富自己體驗的基礎上上,嘗試各種媒介、各種視角,最傳統和最當代的,但這些只是讓我內核的“場”更廣。

      2003080 我是誰 布面油畫 41cm×33cm

      藝術應該是開放包容且完整的,所有的新可能都會化入到這個“不變”中來。“不變”才有貫穿力的,才能切入得更深更廣,才能“萬變”。通過純粹的形象打破寫實與抽象附會迷離之說,拯救形象在圖像時代的命運。

      “無相”展覽現場

      Q:為什么你畫面中的形象都是模糊的?

      A:模糊性是庖丁解牛的刀的精準性,存在于整體感的變化之中的清晰。整體感不是邏輯清晰的形式分析,是對運動中甚至為模糊性的本質的整體捕捉和把握,也是一種確定。畫面始終呈現在一種不完滿不飽和的狀態,此時它就會發生錯位的互動,互動之間就會發生整一性的關系。

      2005121 何長紅 布面油畫 41cm×33cm

      作品從來都是不確定的、模糊的、不充分的、不一致的、不穩定的,它總是一種游離的、延展的、流變的狀態,它才會有生命力,才會在不斷的生成中變得完滿,才接近世界原發時的混沌世界。

      1904200 Tmitie Bassori 布面油畫 41cm×33cm

      Q:為什么你會在創作中選擇統一的畫框尺寸?畫中的正面形象和平圖化的背景也成為了一種固定的風格?

      A:這個尺寸是等同或略小于真實頭像的比例的,正面、平涂的背景,在視覺上沒有太多夸張的張力。雖然是一直畫同一個尺寸、樣式、風格,但平時也會有很多的積累,包括從小練書法和學國畫,研究生上雕塑課程。除了這個尺寸外偶爾也會畫其他大小的肖像。

      2009011 周跋 布面油畫 41cm×33cm

      有一貫性,才會有穿透力。雖然看起來是二十六年來每天不斷地重復,但其實恰好相反,每一張臉都是鮮活的、不可以復制的,每次畫的時候都像一次新的歷險、一個新的挑戰,畫面都是豐富的新世界。

      2204120 陶華僑 布面油畫 41cm×33cm

      2204120 陶華僑 布面油畫 41cm×33cm 局部

      Q:是否考慮過這種固定的風格表現,會讓作品呈現出單調或雷同的趨向呢?

      A:根據模特的特征的變化,畫面重新構建的內在結構也發生變化。它不僅僅是畫面的筆觸、色彩的不同,而是內在結構整體的變化,這里涉及到一個“超越性”的問題。

      2205270 紀云飛 布面油畫 41cm×33cm

      超越性,其實就是我們講的“畫可通道”中的“道”?,F在許多人心中“道”的樣子,是一種非具體的、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但其實“道”都是由具體的藝術活動升華上去的。有一切的超越精神,都是從能見、能聞、能觸,一時一地、自用自成的具體形象而來。也就是說只有不同,才有“和”的前提和動力。這樣才可能在多樣性中超越。

      我認為在創作中,超越應該改是內向的,在形式上不是顯而易見的。一個面孔就是構建一個新的世界,這更體現多樣性和整一性之間的共生關系。

      2206170 戚阿毛 布面油畫 41cm×33cm

      Q:你認為自己的繪畫屬于當代藝術范疇嗎?

      A: 判斷一件作品是否有當代性不僅是看作品的形式、題材和意義,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標準就是,它對當代的價值有沒有發生批判性的關系。

      2209170 陳翔 布面油畫 41cm×33cm

      這種批判關系和當代藝術上否定和創新是不一樣的,這是一種整體反省式的批判、是超越社會的片段、支離破碎、無根、各種危機、各種沖突的。人類天地神人一體性的自覺之力,將可以解決人類自身的矛盾。一種平衡,一種補充。把當代藝術中的各種異化融入化掉,恢復其生命力,給其最初始生命原動力、最完滿的精神。

      2302171 姚建萍 布面油畫 41cm×33cm

      它不是在象牙塔之內的,是給人類精神的一種安頓,具有普遍價值。我作品二十六年如一日的、如參禪般的面對面的寫生,其實就是對這種信息時代、對專利式快餐文化的一種發問。永遠同樣大小、看起來一樣形式的作品按跨越二十六年的線性排列在一起的儀式感。

      2302190 周建明 布面油畫 41cm×33cm

      Q:請問你創作中的最終指向是什么?

      A:其實就是“畫可通道”中的“道”,但是其出發點和歸屬點仍舊會落在具體的、現實的人生之上。

      老莊思想起步的地方,不曾把藝術作為追求的對象,“道”是創造宇宙的基本動力。他的體認本無心于藝術,但不期然地又歸于具體藝術中升華上去的。人對宗教最深刻的要求,在藝術中都得到了解決。它是一種直達事物內部的圓滿、自足的、與宇宙相通感的,通向自然無盡之境的。

      2303020 蔣莉銘 布面油畫 41cm×33cm

      2303020 蔣莉銘 布面油畫 41cm×33cm 局部

      達到這個境界是沒有方式、方法和步驟的,但是它還是有幾個前提。它需要把對象中外在的、附加的、已有的、人為主觀的成見放下,對物不作分析的了解,要直接純粹地從當下所感受到的事物里去找,使其成為自身的東西。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欲望,包括認識的欲望和主動表現的欲望。耳止于聽,心止于符。以此為前提,才有可能打開個人生命中的障壁,與天地萬物的生命融為一體。

      2303100 紀文翰 布面油畫 41cm×33cm

      2303100 紀文翰 布面油畫 41cm×33cm 局部

      相關新聞


      99riavjizz,99riav国产,99riAV国产在线看,99riav视频,99riAV视频手机在线

      <tr id="zcjxq"></tr>
      <tr id="zcjxq"></tr>

    1. <noscript id="zcjxq"></no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