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zcjxq"></tr>
<tr id="zcjxq"></tr>

  • <noscript id="zcjxq"></noscript>

      中國專業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王易罡: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來源:99藝術網 作者:郝科 2023-04-17

      上世紀80年代,時值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社會全面打開了望向外面世界的窗口,經濟和文化藝術也呈現出全面復蘇的態勢。而當時尚在沈陽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求學的王易罡,也在開放的窗口中找到了藝術中自我表達的最初方向。

      創作中的王易罡

      對于學院派機械的教學體系和單一的寫實主義樣式的質疑,讓年輕的王易罡在西方現代藝術中看到了鮮明的個性與自由表達的重要性,也讓他認識到藝術家的精神世界應該是具有極大的包容性的。他幾乎是毫不猶豫地就將步伐邁入了形式化與風格化的抽象探索中,而彼時的中國當代藝術也才剛剛開始接受現代派的觀念。

      創作中的王易罡 2021

      從最初對于立體主義的研究;到在繪畫中大量嘗試使用布料、麻線、木片等日常材料,同時通過不同的筆觸肌理來傳達畫作中所隱含的書寫性;再到借鑒波普藝術中的社會學元素而完成的一系列拼貼類作品……雖然對于當時中國的主流藝術來說,王易罡的探索已經足夠另類,但他卻從沒有停下過自己探索的腳步,反而更進一步在自己創作的媒介性和表現性上尋求新的突破。

      《女模特》,1983

      2000年之后,在探索西方藝術觀念與語言表達方式的同時,王易罡也結合自身的創作經驗,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了反思、解構與再創造,并創作了一系列與中國傳統的染色方法相關的、帶有明顯東方文化基因的抽象作品,如“淺絳系列”和“青綠系列”等等。直到近年來,王易罡的藝術創作也變得更加奔放與自由,如在恣意流淌的色彩和熱烈翻滾的厚重肌理間,將“身體”和“行為”等概念置入到抽象繪畫強烈的能量場域之內……在脫離開簡單的敘事語言和實證主義邏輯羈絆的同時,王易罡也用作品證明了藝術就是自己生活中渾然天成的一部分。

      《時尚的經典》,2000

      《青綠系列作品 2010'3號》 布面油畫 180x130cm | 2010

      王易罡曾說:“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偶然,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不確定的日子里。藝術也是如此,大部分東西都是不能確定的,發現偶然隨心而動便是我全部繪畫藝術的想法。放棄固有的知識與文化,去勇敢的面對不熟悉與陌生。”

      創作中的王易罡 2021

      創作中的王易罡 2021

      從沖動率直的“少年心氣”,到如今渾然一體的“身體行動”與“非理性書寫”,王易罡的創作經歷過哪些重要的轉變?他如何理解抽象藝術?就在成都市美術館為王易罡舉辦的最新個展《抽象與觀念:身體、行為與后現代性》剛剛開幕后不久,我們也特別對王易罡先生進行了專訪。

      王易罡的繪畫工具

      99藝術網:您在成都美術館舉辦的最新個展名為《抽象與觀念:身體、行為與后現代性》,很多人對于“后現代”的概念還是非常模糊,您如何理解“后現代”?“后現代”與您繪畫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王易罡:“后現代”不僅只是一個文化概念,也是一個重要的生活概念。在我的理解中,現代主義文化在中國還沒有完全形成。在這樣的狀態之下,我們來談后現代還是稍顯牽強的,我們也不能簡單地套用西方的現代和后現代理論來判斷中國今天的文化現象,因為大眾對于這種文化的理解還是非常模糊的。

      創作中的王易罡

      這種認識上的模糊狀態,是跟今天整體的社會生活和文化氛圍的混亂狀態相關,或者說是我們的文化傳承并沒有建立在一種清晰的文脈關系的基礎之上的,在這種狀況下來談“后現代”,其實是距離我們的自身的文化和生活比較遠的。

      《2018抽象作品a49》,2018,中國美術館藏品

      這次展覽的標題中提到“后現代”、“身體”和“行為”等概念,更多是從我的作品出發,從文化層面對我的創作狀態進行歸納和總結。從我個人角度來說,我還是更關注我作為一個人的生存狀況和個體的身體經驗,至于“行為”概念本身我覺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這些行為而留存下來的作品,用它們來證明我還活著,我存在著。

      《F68》390x290cm 布面油畫 2022

      99藝術網:從上世紀80年代您就開始研究畢加索和立體主義等,最初為什么會對抽象或偏抽象的藝術形式感興趣?

      王易罡:上世紀80年代,正值改革開放初期,大家接受了很多來自西方的全新文化和藝術思想,很多藝術表現形式也都是我們之前沒有見過的。我那時還很年輕,很容易被這些新鮮的資訊所感染。另外,通過這扇打開的大門,我也對以蘇式教學體系為主的繪畫模式產生了懷疑,也想在繪畫的觀念和形式上做出更多的探索。

      《建設者》 布面油畫  192x192cm  | 1984

      我漸漸意識到,藝術是可以用來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的,而不一定必須被規范在具象寫實或其他的形式窠臼之內,所以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就花了大量的時間去研究后印象派和立體派等現代主義的藝術風格,希望從中找到一種更為自由且適合自己的藝術表達方式。

      《基督受難》,1988

      我對于立體主義的研究差不多從1982年開始一直持續到1988年左右,包括對于立體主義的藝術觀念構成、語言表達方式和形體構成原則等都進行了詳盡的研究。我慢慢發現立體主義的基本原理是構成現代主義藝術視覺理論非常重要的基礎之一,但它同時也變成了一種規范化的藝術表現形式,這種規范無形中又對我的創作產生了一種新的束縛力。

      《抽象作品1990’14號》,1990

      之后我又研究了德國表現主義和新表主義等藝術流派,到了80年代末期,我便開始轉向純抽象的創作,因為我覺得抽象藝術能夠把我對于生活的理解、對于藝術自由精神和無拘無束的表現形式的追求,完全融合在一起。

      《坐在窗前的女人》 布面油畫 116x79cm  |  1988

      《抽象作品1991’7號》,1991

      99藝術網:您似乎很反對所謂“美”和“規則”等,如您曾寫到“繪畫對我來說,始終是一個在破壞中建立的過程”,請您的具體談談您的想法?

      王易罡:我認為“美”和“規則”并不是兩個固定不變的概念,它們都會隨著時代的發展,在適應與不適應的狀態中隨時進行著切換和調整,我反對一成不變的、所謂的“美”和“規則”。而更愿意在認識和體驗生活的基礎上,在變化中去表達自我最為鮮活的感受。我認為的“規則”一定是在破壞中形成的,只有不斷地打破舊的規則,建立新的規則,社會才能正常且健康地向前發展,而對“美”的認知和界定也是如此。

      《H79》,2020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談到“創新”的問題,實際上所謂的“創新”,就是吸收新的東西,然后把舊的東西去掉,而學習本身也是個建立與破壞并行發展的過程:破壞我們頭腦中舊有的知識與成見,包括舊的審美觀念和文化的經驗等等,之后才能形成一個全新的、真正屬于你個人的表達方式和審美經驗,如果沒有這種破壞和放棄的過程,創新也就無從談起了。

      《H135》,2020

      同時,對于藝術家來說,其實新或舊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但無論怎么樣,都應該在一個放棄的過程不斷地突破舊有的自我,這說起來很簡單,但在實際的創作中卻是需要很大勇氣和毅力才能做到的。

      《M81》,2021

      99藝術網:您的作品都是用簡單的字母和數字來命名的,為什么?與您提倡“超理性”的創作觀念相關嗎?

      王易罡:用數字來命名,是因為我的抽象作品本身并沒有什么現實性的主題與內容,不需要用具體的文字去進行闡釋,另外這些作品的創作過程更多是來源于潛意識,包含著某種自動性和隨機性的因素在其中,以數字來命名也更符合作品本身的狀態。

      創作中的王易罡

      “超理性”的概念最初是由批評家提出來的,并不是說我為了超越理性而去畫畫。但是我始終認為繪畫還是應該基于本能的,雖然要學習和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和規律,但在實際的創作過程中,這些規律性的東西應該是完全融匯在胸中的潛在能量,而不需要用理性去思考對與錯的問題。

      m96 布面油畫 120cm x 150cm 2021

      在我的創作中,行為和身體的介入本身就是要放棄很多理性的因素,讓我能夠快速進入到一個自我表達的新場域中,在這里唯有完全自由的表達狀態才是正常的,也是最有活力的。對于我來說,思考代替不了創作,繪畫更多憑借的是藝術家敏銳的直覺,好的藝術作品應該都是“超理性”的。正如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曾寫過的:“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M96 布面油畫 190cm x 160cm 2021

      99藝術網:您曾提到過“也許真正要理解自身文化,并不是在自己身上,而是從對方身上”,您如何理解抽象繪畫?東西方藝術家對于抽象的認知有什么不同嗎?

      王易罡:東西方文化的差別體現在很多方面,包括地域、生態、環境、宗教信仰和社會發展節奏等等,都會影響人們對于文化的感受與認知。而抽象藝術在西方的繪畫歷史當中已發展了100年左右的時間,其中涉及到很多復雜的歷史背景和社會學因素。

      m99 布面油畫 80cm x 120cm 2021

      而我們在接受抽象藝術的時候,并沒有西方的文化和歷史背景作為依托,更多的是從繪畫的形式上去進行切入的。所以我認為我們的抽象藝術發展至今,與西方抽象藝術相比,更像是一種嫁接后的文化產物,雖然視覺上與西方的抽象藝術有相似的地方,但從更廣義的文化和歷史角度來看,東方人對于抽象的理解卻更為含蓄與曲折??梢哉f,今天東西方的抽象藝術,是在相互學習和相互嫁接的過程中,逐步地進行著自我完善與拓寬的。

      m100 布面油畫 90cm × 100cm 2021

      我始終認為,無論從形式語言的表達上,還是從引導大眾認識和欣賞藝術的角度來看,抽象藝術對中國文化還是有積極的一面的。因為藝術是人類思想最有力的表達方式之一,而抽象性正是藝術的核心要素之一。

      m101 布面油畫 200cm x 180cm 2021

      99藝術網:在各種全新的媒介和創作手法層出不窮的今天,您認為繪畫的魅力何在?

      王易罡:每個時代的藝術,都會伴隨著當時的科技和社會發展而做出相應的調整與回應。今天的藝術表達手段非常豐富,如影像、裝置、新媒體藝術等等,都是對于藝術思想和表達形式的一種拓展,但不論形式如何變化,藝術的核心還是為了更充分且準確地去表達人類自身的感情,從而對于社會的發展和我們個人的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

      m103 布面油畫 100cm×130cm 2021

      m104 布面油畫 100cm × 120cm 2021

      我認為這些不斷涌現的全新的表達方式,對藝術家來說是好事兒,應該熱情地去擁抱和了解它們。但同時我認為這些新的表達方式并不會影響到繪畫的發展,因為繪畫也是諸多藝術表現手法中的一種,無非只是它的歷史要更漫長一些,而手段無所謂對錯,結果才是最重要的。

      m104 布面油畫 120cm x 150cm 2021

      從表達情感和思想的層面上看,新的技術和媒介只是讓藝術家的表達方式變得更為多元化,而與之相比,繪畫的優勢就是簡潔。在面對紛繁復雜的表像時,可以快速過濾掉很多浮華的東西,而從看似單純的形式中延展出豐富的情感與思想表現。

      m105 布面油畫 120cm x 150cm 2021

      對我來說,繪畫仍有它不可抗拒的獨特魅力,我還是會堅持畫下去,并在其中探索更多的變化與可能性。

      m106 布面油畫 150cm x 120cm 2021

      相關新聞


      99riavjizz,99riav国产,99riAV国产在线看,99riav视频,99riAV视频手机在线

      <tr id="zcjxq"></tr>
      <tr id="zcjxq"></tr>

    1. <noscript id="zcjxq"></noscript>